查看原文
其他

心经讲解 01:这个观自在是自己修,谁观谁自在,你不观你就不自在

梦参老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梦老心经 01

般若菠萝蜜多心经讲解01
梦参老和尚主讲

般若波罗蜜多心经,咱们讲完了金刚经啊,把般若心经也讲一讲。般若菠萝蜜多呢,又翻智慧,不过金刚经,“般若波罗蜜”,多一个字,多一个“多”字,那是音哪,我们一般的说就叫《心经》,把般若都略了,《心经》,全经只有260个字,言语很少。《大般若经》的六百卷的中心,所以称为心经。因为我们人嘛,心,心呢就是指挥全身,代表全身了,因为这个《心经》译本很多,一般的通行的,流通的,大概有六本,有六种的翻译。一般的学习呢,都依着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,同时还有一个,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,名字,还是心经啊。罗什法师翻译的,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,是大明咒的大明咒啊,这部经就是大明咒经。我们一般依着的都是玄奘法师翻译的,唐朝玄奘法师翻译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,也是般若经中的一种,在我们一般的般若经有八种,翻译的有八种,名称不同,有八部般若波罗蜜经,一般的说放光般若,光明般若,道行般若,胜天般若,胜天王般若,加一个王字,还有文殊问般若,金刚般若,大品般若,小品般若。

现在我们用的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呢,看着这很浅啊,可以说四众弟子多数的都会背,但是会背会读诵,有功德没有智慧,诵般若,读般若,能得到福德,但是开悟,因此能够明白,能够用智慧指导你去行为,那就难了,那就很不容易进入,言语少,这义理非常深,因为它包括的非常广,二百六十个字包容这六百卷大般若经,因为它是言语少,义呀,概括的很多,例如说我们想要学心经啊,那么的先从你的心呢,从你的心啊,从心脏啊,就你肉体来说的心,这不是胜义的啊,就说你这肉体的心,你全身最重要的部分,就是心脏,那这六百卷般若的心哪,就说这个在般若经里头,非常重要。

这个心是个比喻的意思了,说心经,说这部经啊,就像人的心哪一样的,那就知道了,心的作用,知道这个心经的作用,跟其他的经都不同,各个经的名词不同,名词就代表义理了,心经的所诠的义理,非常的甚深,非常的甚广,般若之中的深般若,体呢,真如为体,相呢,是大乘为相,什么宗旨呢?空,以空为宗,凡是般若都以空,这个空是法空,空一切相,达到什么目的?究竟成佛,这就是他的目的。这个题就是咱们讲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的体,色即是空,就是体,空就是在一切相上显它的实体,一切神通妙用就是智慧,这就是般若。一切诸佛菩萨、大菩萨都以这个为用,就是般若波罗蜜多,般若波罗蜜多就是用。用于什么呢?利益众生。

但是我们一般的说般若时候,从文字上说很浅显,文字般若,从文字入手,从文字达到观照,就叫观照般若,从观照般若进入实相,就是实相般若。实相般若就是法身的、真空的体,没有名相,在没名相之中建立一个假名,假名实相,因为从假入真嘛,没有个名句你不能入嘛,所以叫实相。用心来形容,这是湛寂的真心哪,不是我们的妄心,真心是无相,无相随缘,而建立一切相,所以叫实相。要观这个,这个就是真性,真实实体的,这就是实相般若。以,观照般若呢,从实相而起的妙用,从实相而起随缘起的妙用,这个观,能照一切事物,这是妙慧,观是妙慧,不可思议的妙慧。这就是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,玄义当中的玄。从观想看一切事物,能够证到真空之理,真空,这个是没有人我,没有形象,是无分别的真实智慧,这时候你照了一切法呀,看着一切有形有相法皆是真如,也就是真空吧。这就是无明实相即真相,所以叫色即是空,这就是观照般若。

文字般若呢,文字啊,是表达的了,因为要表达的理呀,就是佛所说的教,假文字流传,如果咱没有经所依,没有文字,怎么根据什么呢?无所学呀。所以这就是从观照般若而产生的玄义。一般的观一切法界空,空是什么意思呢?是无分别,从你有分别进入无分别智,照了一切诸法,照了一切诸法呢,都是真空实义,这是实相般若、观照般若、文字般若,有三种般若,但是一相,虽然般若有三般若,但是一相。什么相啊?无相。在名字上分三种,实际上是一个,无相。无相就是佛证得的大圓妙镜,那这般若义,般若本来不是咱们中国话,是印度话。般若就是实相的、无分别的智慧,这般若就翻译妙慧,有时候翻妙慧,有时候翻清净的净慧,就是无相的意思。

这个题目啊,略讲一下,因为我们讲金刚经般若的时候,也没有讲这个题目,在此地嘛,因为这个这个文字很少,我要是讲了快点讲,一天就讲完了,现在我们准备讲多讲几天,讲繁复一点讲,就是使我们大家能够依着心经能够修行。心呢,六百卷的般若的心,就像我们人的心似的,所以要把六百卷那么广阔的,用极简单的,观照能够进入,进入他的中心,六百卷般若的中心,但是般若的,其实般若的就是心,般若即是心。智慧嘛,没有形象的,慧有什么形象呢?没有的,但是因为这个心哪,有体、有相、有用,这就咱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,体相用,就是般若,三个合称为般若。因为我们讲大乘起信论啊,讲华严经之前,前跟大家讲过大乘起信论,自己的心,来起个信,信自己心。

什么意思呢?因为我们从来没相信过自己的心,佛教导我们,我们经常问道友们,问人家,或者是你信佛没信佛呀,一般的人说你信佛,信佛的相吗?信佛的心吗?信佛的经典妙用吗?我们经常问人有信心没有?这个不是信佛了,说你自己相信你的心不?就这么个意思,那心即是佛,信心即是佛。我们在华严经里头常常讲,智,智是理的用,理上的用,就是把自体、心体变成智慧的妙用,完了呢,心还照于理,这就是般若的含义,因为咱们在这上说多了,大家也不容易进入,等到文上再跟大家讲吧啊。这跟大方广佛华严经含义是一样的,咱们法华经,讲华严经,这个心经啊,都可以拿这个解释那些个经典。

咱们现在讲这个是唐玄奘法师他翻译的,他是奉到大唐的天子命令他翻。三藏法师呢,就是经、律、论,通达三藏的,以法的规则,法的规则是什么样子的呢?规生物解,物是一切众生,依这个法的规则,让一切众生都能明白,都能开悟了。就是这个意思。比如我最近看这个玄奘法师的故事,跟那个大唐西域记啊,把玄奘法师的故事,玄奘法师自己写一个大唐西域记,但是从他的家事来解释的,新近翻译的,一个作家作的,玄奘法师是自小出家的,因为他家里很贫,这故事很长了,这个大家可以看啊,单看那个玄奘法师传,不是西游记啊,西游记不是的了,就是那编的,跟你大唐西域记演的,玄奘法师就不介绍了。进入经文。

观自在菩萨,咱们的法华经叫观世音菩萨,我自己这两天就想,为什么心经叫观自在菩萨,那法华经里头普门品叫观世音菩萨,这些个圣人呢,他们的德号,是按他做的事业来起的德号,这个观自在是自己修,修得了自在了。观世音呢,不是了,他度别人,度别人修,感化呀,教化呀,教育众生的。那这个地方叫观自在,菩萨是通称,一般的菩萨叫菩提萨埵,叫觉有情,让一切众生啊,有情众生都觉悟,菩萨是通称,观自在是别称。我把它分成了一个自度度他。在印度话,叫婆盧枳底湿伐罗,婆盧枳底湿伐罗,在我们翻到华言,中国话,叫观自在。这个话咱们把它作普通讲,说谁观谁自在,你不观你就不自在。

观就是思想思惟修,我们每个人都是观哪,看你观什么,这个观分能观,所观,所观是境,能观是智,智照境,当你观通了你就自在了,观不通嘛还不自在,人人都是观,但人人观的不自在,不能够为伍。要观到十方世界圆明无碍的,那就成就了,而且我们不能够这样观,我们观到俗谛,观什么执著什么,不能够自在,也不能够解脱,就是能观的智慧,般若智慧,观照所观的境,你怎么认识的,就是能观观于所观,你对世间怎么认知的?你怎么认识的?你怎么知道的?怎么了解的?

观而后,这个文中说又照,这一观啊照见五蕴皆空,观即是照,观,看个什么,这是眼睛看啊,菩萨他用他的智慧,照见,光明是照见,那个照呢,没有能所的,咱们一个灯,晚上黑暗的时候,你点个灯把屋子照亮了,能照的是灯光,所照的是屋子境界相,这两个没有,两个即是一个,有光明就破除黑暗,观呢,就是你有智慧,有智慧认识世间,乃至认识出世间,世间出世间一法不立,万法皆空,那你这个观就是成就的。一切菩萨,圆满来说就菩提萨埵,菩提就翻觉悟,萨埵呢翻有情,让一切有情都觉悟,这样观的。一切众生都觉悟了,就没有滞碍了,没滞碍了就自在了,能观的智观于所观的境,能所双亡。能观的智是空的,没有实相的,所观的境也是空的,一个空,没有两个空,照见五蕴皆空的,观就是照的,光一照什么都没有了,惟有智慧存在的。

因此观自在这个名字,在这个心经上纯粹是自己修,观世音菩萨他对于世出世间,就这样由观照而得的自在,由自在而证得的空性,证得的空性才能自在,他是怎么来观照的呢?因为什么所起的观照呢?因为他修行,观就是修行,观就是行门嘛,观就是修行。他怎么修行的?他是行般若波罗蜜多,行般若波罗蜜多,以般若波罗蜜多来照,这一照,那问题就很多很多的。咱们现在想起观照,每位学佛的道友都在观照,也都在行啊,都在行,为什么要修行?要解决一切困难问题:第一个我们什么都不知道,糊里糊涂的,不认识世间,就这经文说吧,照见五蕴皆空,五蕴皆空,直至你成就你的肉身来说的,色身来说的,不是内在。外一切法不离开色声香味触,一切色法心法,就是色心二法,那你修行时候,你就观你的色心二法,观你自己的身体,你身体所接触一切事物,赖于生存的一切事物,你怎么认识它?比如我们说财色名食睡,这五样你一样也离不开,在一般佛教说啊:财色名食睡,地狱五条根。下地狱,那是造业,造恶业的。我们把财色名食睡转变,色是什么色呢?观诸佛菩萨的圣像,观庄严佛国土,那这也是观哪,一切色呀,相是什么相?观佛像,观净佛国土,观这些相。

受呢,心里头领受的,依佛的教导,不领受世间,领受出世间,寂静安乐。这也是领纳为义,领受。行就是运动义,我们这个心哪,经常作如是观,作如实想,不想世间,行啊。识呢,我们这八识啊,它有两种的功能,一种是净法,一种是染法,八识是含藏义,它给一切染净诸法作种子,一切法总依,都依着这个识。但我们取净的一方面,这是修行啊。你行般若波罗蜜的时候,修行,假这般若波罗蜜的力量修行,照见,这个是指的观音菩萨修行的。

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,他是照见五蕴皆空的,咱们在五蕴上呢,不但空不掉,越执越深,就是造的业呀,越来越重,那跟菩萨相反的。在我们一直起这个观行的时候,现在要反妄归真,就依着心经修,你修行就成佛了。你不要依着很多法,就依着心经的法,这一法是甚深的,照着观音菩萨怎么样修,我也学习怎么样修,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,就是修行入观的的时候,观就是想啊,他想什么,他想的是深般若波罗蜜,深般若波罗蜜又是什么?真空,般若的真空就是深,因为现在我们无知啊,没有认知,我们这个心呐,所有识分别的了,不是甚深的般若。这识别,了义的,但是依般若,般若是智慧啊,你这个般若智慧,那我们只能从浅入手,深的呀,我们现在达不到。浅的呢,先观人空般若,那以后再兼观法空般若,法空般若要能够有进入了,再观实相的真空实在般若。这个三种菠萝。

我们凡夫可以发大心,直接从真空实相入手,这叫超二乘了。菩萨他所修的,他这深般若他是观法空,不但人我不存在,法也不存在,一切诸法都不存在,但有言说都无实义。人我空就是世间相,这个般若嘛,我们能进入,但是证得呢还有很大的困难。没有人我了,那你八十八使烦恼就断了,人我是非、人间相全都没有了,但这个是很浅的,深般若必须得达到法空,一切法也空,佛所说一切法、圣法,一切圣贤啊,一切经教啊,全不是真实的,方便引你入。这是菩萨所入的。

真空实相般若,那些菩萨都到究竟位了,究竟位的菩萨,登地以上的菩萨,这个就是说观自在的菩萨,他行深般若波罗蜜的时候,得到自在了。这个从观而得到成的名,叫观自在。那我们要也想自在,在我们经常说,你放下吧,放下了就自在了,我们总是背着,拿着,心里日常所思念的,放不下,人我啊,是非啊,都是用感情啊,说世间相所作的,那你就得修啊,就得观。观的时候,把这一切世间的形象,和贪嗔痴慢疑、身边戒见邪,这十种使你不安定、使你烦恼的,你把它放下,放下意思就进入空的境界,进入空的境界,渐渐的深入,从空的达到了真空。在我们讲金刚经最后告诉我们,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

那你还得把它观回来,怎么观回来呢?虽然诸法是幻化的,但是真空随妙有,随一切世间缘,利益众生,起大慈大悲四无量心,利益众生才能成佛。两个必须得具足。执有了不了生死,执空也入不了涅槃,这就是真空包含着不空的含义,利益众生的随缘义,真空随缘。在华严经咱们讲,真空绝相观,理事无碍观,周遍含容观,那你的观的时候,周遍含容,观理法界的时候,真空;观事法界的时候,随缘建立一切有,这是俗谛。真谛跟俗谛结合了,二谛融通,那种三昧,咱们经常念偈子说,二谛融通三昧印,那才究竟的了。

观世音菩萨现在他做到了,所以说观自在。他在修观的时候,就修行的当中,他一切都看破了,早就放下了。那众生放下下呀,他为了让一切众生也放下,因此他把他自己所修的,所有观想的,都传授给一切众生。就是他所证得的般若波罗蜜,甚深般若波罗蜜,让一切众生也照着这样观,要这样观的时候呢,能证入真空的体性,进入真空体性呢,得到诸佛的无分别智。能够照达五蕴的身心,照达五蕴的身和心,使从体而起的用,用还归体,用还是体上来的,还归于体,因体而不间断的常时起妙用,永远度众生。那就让一切众生度一切苦厄,但是一照就进入了。

所以咱们经上说,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,照见五蕴皆空,照就是智慧光明照,光明一有了,黑暗破除了,你对色受想行识----五蕴,你空不掉,为什么?你没有这个智慧,你遇到什么执着什么,这我们前几天讲金刚经啊,也讲的很多了。金刚般若跟心经,般若波罗蜜多心经,还还不是一个般若吗?六百卷般若就是一个般若呀。他对哪一类机,就说什么法,语言、文字上,不同,这是显体的,体无二致,体就是一个,假这个来形容观自在菩萨,他为什么得到自在?因为观,就是修。观就是观照的意思,咱们一般想啊,我们坐那个的思惟修,你想想,哪个是真实的?哪个有不坏的?没有,哪有不变的?没有。就金刚经最后讲的,一切法如幻如泡如影,影子而已了,这个观很深的,这叫行深般若。

但是一法不立不入断灭空啊,特别注意,咱们在那个金刚上金刚般若,佛跟须菩提说,可不能落入断灭知见,空不是断灭,所以在法华经、在华严经里头,它都讲真空妙有,妙有真空,两个含义是一个的。因为在这个观自在菩萨,行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,他以智慧观照,色受想行识全是空的,能入了。这个空呢,是指般若啊,这得修行正得般若智慧,般若智慧是空的,那观什么呢?观五蕴,五蕴是境界相,咱们这色受想行识全是假法,不是真实的,所以就是照见了五蕴,照是成就般若智慧了,修行成得了,证得了,证得了才有照,以什么照?以智慧照。这个智慧照呢,就是般若智慧,就是观,能观之智。

照智呀,在果上说,观自在菩萨成就了,能够照见五蕴皆空,在我们现在开始用功的时候,在因,我们现在是因,我们也如是照,那你要分别啊,分别外头一切境界相,分别它是虚妄的,不是真实的,是可坏的,生老病死爱别离五蕴炽盛全是假的,这在因中啊,你这一照,根本没有啊贪什么?你也不起分别心,到你那个心对一切的色法,色受想行识的法,没有分别的念头了,只是在你的智慧照之中,在你智慧观照之中,这你是功夫啊,就入进去了。但是这个观,从浅入深啊,例如我们现在,你感觉着,你哪一样贪爱心重,爱财嘛,爱色嘛,这个色啊,包括很多,凡是有形有相的物质都在色法当中,但我们一般的人把它解释成了,只是男女关系,那这个在经上讲的色,包括一切,凡是有形有相的东西都叫色法。

因此照见,这个见是真的,见性,明心见性的见,不是眼看,也不是思想上一般的思维,我们要想依着金刚经修行,这个照字,就是你下手的功夫,就在这照字上你下手修行吧。你照一照,照见哪个哪个不是真实,认识它,照见就是认知的意思,你认识它了,好比这个花,你一见到它就是“它必坏”,现在很茂盛,但是这是假的,短暂就坏了,它未生的时候,没有,生了之后不住,很快就变灭,变灭就消失,生住异灭。异呢,就是它变化当中,咱们的人,生了,咱们都说人成长了,从小孩都大人了,假使这个人活五十岁,生了,活一年减一岁,活一年减一岁,那你依学佛知见看问题呢,是减不是增,在你减的当中突然间遇个挫折,还没得减到寿命呢,他夭折了,这叫夭折,那就寿命尽了。这叫颠倒。人家说啊,增一岁了,要增一岁了,不一定,寿命不定,一般说寿命是定的,寿命不是定的,所以说在,今天是药师佛圣诞啊,药师佛,药师经上讲,佛说九种横死,有九种不该死死了,有九种横死,并不是像人间讲那样,我生下来我要活50岁,我一定活五十岁,我要活九十岁,一定活九十,那不一定,损寿了,那就夭折。增寿了,说你念金刚经,金刚经说延寿金刚,能使你寿延长,你念金刚经能使你增寿。

懂得这个意思了,你从这个依心经下手的功夫,无分别智没产生出来之前,你用有分别智照,但是你向无分别智发展,照见这个见啊,不是眼睛啊,不是眼见,也不是眼识所见,这个见是真知真见,依着真智而起的,照,照即是见,照见,它叫现量境界,在一切任何事物上头,你取它的体性,得那个法啊,它的体性,一切法的体性啊,都归于真实的,叫诸法实性。那你见一切微尘没有微尘可得,就像咱们这一个法堂没有法堂可得,这是现象,不是实质,见心不见色,这色本是假的,很快就消失了,能见到它是空的,这是它的体性。这就是见,这就是照的含义。

照里头没分别,一起分别就是识,识起分别,照见五蕴皆空,五蕴本来就是空的,你不照他也空的,但是你证不得,你照见了,你这个照,跟那个本来的空结合了,五蕴本来就是空,五蕴即不实的,就是实相,五蕴不实的,实相是空无所有的,实相者无相。你想象我们用肉眼见,用我们浅智识见,见不到的,观自在菩萨他一照见,五蕴皆是空的,这直接照见它的体,就说是我们现在肉体啊,是色受想行识组成的,就是色心二法,色是一切形象,受想行识是心法,就是色心二法,这叫世俗相。世间一切境界相,不是真实相,要见诸相非相,那个非相是实相,那么我们学着的时候就这样观,观完了之后呢,你渐渐的就开始能够看破了,说你最贪什么,你观想这个东西,它没有可贪的必要,能放下了,放下就没有得用处了。

像我们好多修禅定,就是这个观哪,禅定就达到寂静,禅定,参禅,就使你那个念,一念间,相应,禅者就是寂静的意思,你静下来智慧才能显现,为什么参禅让你静坐呀?等你狂心歇下来,参禅就是对付你的心的,狂心顿歇,狂心歇下来就是菩提了。有时候你坐的时候,或者你想的时候,读经的时候,可能读经的时候有这种现象,不知大家有没有啊,你读经的时候,经书也没有了,能读经的人也不晓得到哪去了,所读的经也没有了,心里突然间读经而寂静下来,这就叫三轮体空,能读的人,所见的经的境界相全没有了,顿亡,能见之见没有了,能读的见哪,读经得要有见,所读的经,是境界相,能读跟境读的突然间寂静下来了,这种境界很不长了,长了就证得了,偶尔的一现,一者是诸佛菩萨加持力,一者你读经的心哪,读经的心呢,把那个分别,每个字每句经典那个分别心,突然停歇了,没有能读的,也没有所读的经,这就是照。

能照的见没有了,所造的境也没有了,经书也是境啊,境界相,就是色和心当下都空了,受想行识全不存在,如果能常时下去,你进入圣境啊。就顿断五欲,那就是照了。照见五蕴皆空,一切境界相全没有了,凡是有形有色的,它都是滞碍的,滞碍的东西是不存在的,像我们这假合的身体,它根本不存在,幻化不实的,平常经常这样认识,一旦你身体受什么伤害,或者害什么病苦,你感觉痛的很厉害啊,你照一照嘛,等你心里一转化一照的时候,痛苦没有了,能够减轻痛苦,这跟我们平常说的那个,经常念那个偈颂一样的,有觉觉痛,你有这个见,这个感觉,它就有痛苦啊,很感觉的感,所感的境是两个东西,不是一个东西,痛只是那个境,你能感的感不痛的了,你把你能感,把那境化了,,那个境也也没有了,能感的感也没有了,这叫心亡境寂两俱空,痛苦在哪儿啊?没有了,这就你在痛苦锻炼时候,在你平日的生活当中遇到什么境界,你都这样想,色受想行识,色是以实在东西是它的含义,受呢你接受领纳了。想呢,没取那个相,它没有真实的,你想嘛,你想个什么,就自己变化一个想的一个景象,缘想,六识缘想六尘的境界,这个中间,缘想,没有的了,是缘念而已了。

把这色受想行识这么分别观,行就是我们修行,运动造作的意思,识呢,是了达分别,你把这个色受想行识,一个一个的分析,色如聚沫,佛教授我们的,受如水泡,受象水泡一样的,色像那个水上那个沫啊,什么沫啊,聚沫子,沫不是真实的。说那个风吹,风一吹水,那水面上起那个聚沫,那叫泡啊,那个没有实在的,就是水泡,也没有实在的,起的泡沫。

太阳照一照,地下地气升起来,离老远看着像水一样的,其实不是水呀,你这样经常这样想,所有一切缘想的,都是幻化的,就是咱们在金刚经上刚讲完啊,如梦幻泡影,幻作的都不是真实的啊。

因为菩萨呢他是以般若的智慧,以这个智慧来观色受想行识,色法就是地水火风形成的假相,和合才有,不和合就不具足。受想行识是妄想境界,是从你妄想境界而生的,这叫四大妄想。生住异灭,这是四大幻想,都没有自己的体性的,为什么它可坏性?它本体就不是实的,是空的,所以说四大皆空,地水火风都是空的,众生不了,不了什么呢?地水火风,都是假相,把它看成实的,就像那个水里的月亮,水里的月亮,空花,天上的月亮的影子,所以我们平常执著五蕴,把它当成实有的,因为你有很多苦难,从这个产生的,如果你知道它是幻化的,没有一个实在东西,苦难不存在了,这个东西,就是使你迷了你的本性的,体性的,把这个一切幻有的东西,当成真实的,这个是由你妄想心分别,把真空就越离得越远,越离越远。

所以你修行呢,要反回来,以你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,没有这个智慧,你学呀,现在咱们学心经就产生这个智慧了,如果你把这一切都当成空的呀,什么苦难都没有了,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,苦就什么都没有了,咱们经常感觉很苦,我经常跟我们道友说,当你烦恼最厉害的时候,你静下来,你找找,找找根源嘛,烦恼从什么地方生气的,怎么会让自己心不安,等你一找原因的时候啊,烦恼从何而起呀?何者是烦恼啊,你就拿不出来了,拿不出来就是没有,因为它不是个实在的东西,你能把你烦恼拿出来给别人看一看吗?办不到。真正让你找烦恼啊,你就感觉不烦恼了。等你最烦恼的时候你找一找,那你就不烦恼了,但是这也是依着经上所说的,你要想离苦得乐,度一切苦,那你就照一照吧,你照了苦就离了,今天就讲这里吧。(注:文字版是小编对照视频字幕录入的,若有错别字请留言提醒修改!


短视频目录(2020.05.02)

近期的目录链接(2020.05.19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《楞伽经》01-152目录(全)

慧律法师华严经一至四目录

净界法师法华经讲记01-106(未完)
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(全 )

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(全)

慧律法师《唯识简介》全

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-388(全)
净界法师楞严经要义目录(全 )

梦老华严经-世主妙严品(全)

梦参老和尚地藏经浅全)

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全

梦参老法师法华经(全)

梦老华严经-世主妙严品(全)

梦老华严经-如来现相品(全)

华严经-普贤三昧品(全)

华严经-世界成就品(全)

华严经-华藏世界品(全)

华严经-毗卢遮那品(全)

华严经-如来名号品(全)

华严经-四圣谛品(全)

华严经-菩萨问明品(全)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